
浣花草堂設有中央廚房 為您把關健康的素食全餐
每一道從浣花草堂出的菜,
張老闆都可以挺起胸膛的保證:「無蛋、無酒、無味素。」
當初為了開設養生餐廳而學習中醫的張老闆,
要求每間分店店內都要由電解水來料理,
因為電解水所帶有的鹼性成分除了可以讓料理更香外,
對於平衡一般人身上的弱酸性,其小分子更易吸收分解。
店內的碗盤餐具等,也都經過高溫清潔殺菌。
烹飪用的素食材料都是從設於中和的中央廚房統一出貨配送,
皆有合格工廠保證;
用油也是精心挑選過的芥花油、橄欖油、高純度黑麻油,
全都是成本較高但更為人體著想的用油方式,
讓您每一口吃出健康、吃出營養。
來浣花草堂享用美味素食 結善緣、締福報
蒞臨浣花草堂就像返古仙境,
中式風格的窗櫺雕花都是至少五十年以上的大陸舊品,
服務生各個都穿著中式唐裝,壁上的賦興提詞及畫作,
古色古香的陳設及悠揚悅耳的絲竹,
彷彿讓人感覺回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聚會場所。
從民國九十八年轉型為素食餐廳迄今,
張氏夫妻致力於營造一個“素食無障礙”的環境,
希望能改善社會大眾對於吃素不易、價格偏高的印象。
在浣花草堂張老闆提供平價的素食餐點,
以熱炒、鐵板、焗烤、義大利麵、鍋品等方式,
配上最香純的茶,給予吃素之士另一個人間仙境,
以善心來回饋社會。
從葷轉素的一念佛教善因 締造素食餐廳茁壯善果
高呼著「蔬食救地球,素食作功德」的口號經營至今,
回憶轉型成素食餐廳的艱苦日子,
原來背後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。
民國九十五年開店前,
張先生原本推廣便宜健康的保健產品,
但因市面上接受保健食品的品牌迷思而受阻,
而後轉念打造一個身心都可得休憩的餐館。
當年餐廳葷素各半,
因為沒有餐飲業的背景,
夫妻倆又是學習中醫、烹調、營運管理,
在辛苦的草創打拼下,妻子病倒了。
而後夫妻倆接觸佛教,張老闆發現,
當時店內最暢銷的鴕鳥肉,
賣越多就是更多的殺生,等於是不斷在造業;
而之後妻子也因病發願,倘病癒就改為素食餐廳。
於是,正如今日所見,
『浣花草堂素食餐廳』以結善緣的心念,分店一間一間地開。
浣花草堂素食餐廳:中和杜甫館、板橋東坡館、台北王維館
有「詩聖」之美譽的杜甫,晚年仕途不濟,
後久經戰亂流離、抑鬱窮愁之際,
隱居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的一處草堂中,
依舊秉持樂觀積極的態度寫出「客至」,
不放棄對人性的寬容雅量,
道出:「花徑不曾緣客掃,蓬門今始為君開。」
此膾炙人口的故事及名句,
也成為今日『浣花草堂素食餐廳』,
在中和連城創始店的服務初衷及迎賓詩。
而後,又在板橋火車站的環球百貨開了東坡館、
台北市八德路開了王維館,
慢地藉由中國有名的學佛吃素之士,
將浣花草堂的蔬食精神發揚光大。
中和連城店
地址:新北市中和區連城路89巷5號